NBA二年級生潛力榜Top10!誰能像SGA、Haliburton第二年大躍進?

每一屆NBA新秀進入聯盟時,總有人被期待成為下一個超級球星,但也有人默默無聲,直到第二年才真正爆發。進入2025-26賽季,那些在去年以新秀身份站上舞台的年輕球員,現在都成了名副其實的「二年級生」,正式踏上轉大人的進化旅程。

雖然2024年的選秀被不少球探評為「近10年來天花板最低」的一屆,缺乏超級明星胚子的整體評價讓人保守,不過回頭看這些球員的實戰表現,其實有不少人已經打破質疑、找到定位,甚至為球隊帶來關鍵貢獻。像是Stephon Castle一路衝到年度最佳新秀,Matas Buzelis中段爆發打出潛力,Jaylen Wells從二輪變先發鐵人,還有Reed Sheppard悄悄等待時機,就準備在新賽季爆發上位。

值得一提的是,這份名單不是在比誰最強、誰數據最好,而是「誰最值得期待」:誰的角色即將升級?誰處於球隊戰略重建的交叉口?誰的技能組合有可能在新賽季解鎖?又有哪些人因為交易、傷病或國際賽經歷,正好來到爆發前的轉捩點?

接下來這份Top 10,就是我們最好奇、最想追蹤、也最可能改變球隊命運的2025-26 NBA二年級球員觀察名單。如果你是NBA迷、Fantasy玩家、或單純喜歡看年輕球員成長的球迷,這10個名字,絕對值得你標註起來慢慢追!

Nikola Topic(奧克拉荷馬雷霆)

Nikola Topic
Nikola Topic

2024年首輪第12順位被雷霆選中的Nikola Topic,整個新秀賽季都因為膝蓋前十字韌帶撕裂而高掛免戰牌,甚至一場都沒打。不過他還是很幸運,成為場邊冠軍隊友,見證雷霆一路奪下總冠軍,成為少數沒上場卻已經拿到戒指的新人。話雖如此,真正的挑戰才剛開始。

Topic在夏季聯賽終於亮相,展現他當初被選中的關鍵價值就是出色的場上視野與傳球直覺。他場均送出7.3次助攻,控場節奏掌握得相當老練,也讓人再次看到他在歐洲打球時的成熟感。不過問題來了:雷霆後場已經擁擠不堪,有Shai Gilgeous-Alexander、Josh Giddey、Cason Wallace、甚至Jalen Williams這些輪替主力,Topic到底要從哪裡擠出上場時間?

因此,他被列入這份榜單的最大原因其實就是太讓人好奇心了!雷霆會給他什麼樣的機會?他能否成為SGA身後的替補控衛,或至少成為一名具備組織能力的替代戰力?還是最終會淪為交易包裹中的一環?

不論是哪一種情況,Nikola Topic的成長軌跡將牽動雷霆未來的陣容規劃。如果他能健康回歸、證明自己能在NBA級別的比賽中穩定輸出,那麼雷霆又多一名可以信任的年輕資產;反的來說,他的發展也可能決定他是雷霆的未來拼圖,還是純粹的交易籌碼。

Jared McCain(費城76人)

Jared McCain
Jared McCain

Jared McCain去年被費城76人以首輪第16順位選進時,雖然外界不特別看好他能立刻成為主力,但他的新秀賽季初段卻打出不錯的驚喜。只可惜,一場膝蓋半月板撕裂讓這一切暫停。受傷前他只打了23場比賽,卻交出場均15.3分、46%命中率的數據,展現穩定外線與得分直覺,讓人看見他的潛力。

McCain本身是Duke出身的得分後衛,最大特色就是外線投射與穩定性,不黏球、也能轉換進攻中快速得分。他雖然不以運球突破見長,但閱讀比賽的能力很聰明,也具備一定程度的組織意識。但更重要的是,他打球的成熟度超越年齡,這對重建中的76人來說極為重要。

來到2025-26賽季,McCain復出後將面臨更激烈的後場競爭。他將與Tyrese Maxey,以及今年探花新秀VJ Edgecombe共同爭奪出場時間。這三人組成的後場雖然進攻爆發力驚人,但身材普遍偏矮小,防守端的隱憂浮上檯面,尤其在Joel Embiid與Paul George都處於生涯後期、且健康成疑的背景下,如何構建一組平衡的先發與替補後場輪換,成為球隊教練團的重要課題。

McCain若能成功在角色球員之間找到定位,也許不需要每場爆量得分,只要穩穩提供外線火力與穩定的球風,他就能成為76人新舊交接期的重要橋梁。他能否持續成長、甚至爭取先發地位,會是今年費城最重要的觀察點之一。

Jaylen Wells(曼菲斯灰熊)

Jaylen Wells
Jaylen Wells

Jaylen Wells去年在第39順位被灰熊選中,當時外界普遍認為他只是補個射手,沒想到他不但打出身價,還一路從板凳打到先發,整季先發74場、場均10.4分,還成功入選NBA最佳新秀第一隊,可說是2024年選秀最大驚奇之一。

Wells的籃球路線其實滿勵志,來自二級學校(D2)的他,在華盛頓州立打出名堂後才進入NBA選秀雷達,本來定位就是一個定點射手,結果他不只三分命中率有35%,防守端的態度和身體對抗更讓人驚豔。他敢守、會對位、不怕硬碰硬,這讓他在灰熊傷兵不斷的混亂球季裡異軍突起,穩穩卡住輪替席位。

2025-26賽季,灰熊進一步清出他的位置,把Desmond Bane交易到魔術,讓Wells有更多球權與出手機會。這對他來說是一把雙面刃:有了空間,就得扛起責任。雖然他目前在單打與持球創造方面還不是太成熟,但只要能穩定提升出手數與命中率,他就有機會從實用型角色球員進化成真正的團隊主力。

灰熊也很清楚,他們現在重建的關鍵,不只是Ja Morant復出,更是要看看像Wells這種高性價比球員能否成為戰力。如果Wells能提升運球與出手穩定性,他不只會是2024選秀最大驚喜,甚至可能成為灰熊的未來基石之一。

Kel’el Ware(邁阿密熱火)

Kel’el Ware
Kel’el Ware

去年選秀第15順位被熱火挑中的Kel’el Ware,一開始並不被預期能馬上貢獻,畢竟他在大學時期的「動力問題」曾讓不少球隊觀望。但沒想到進入NBA後,他竟然逐漸找到定位,季中正式卡位成為先發中鋒,還成功入選最佳新秀第二隊,可說是熱火重建計畫中的亮點之一。

Ware是一位現代化的中鋒,身高臂長、活動力極佳,不只能保護禁區,也能外拉投三分,移動速度更是他的一大優勢。上季他不僅展現穩定的阻攻能力,也能跟得上NBA的快節奏轉換攻防。這些能力讓他在熱火教練Erik Spoelstra眼中,成為未來可被調教的潛力股。

但有趣的是,Spoelstra在休賽期曾公開點出Ware的職業態度還有待加強,這也回應了當年他在大學時就存在的質疑:有天賦沒錯,但你夠不夠拼?有沒有真的想贏?在熱火這種以鐵血文化著稱的球隊中,態度從來比天分更重要。

現在的熱火正處於重整期,Jimmy Butler與Bam Adebayo的窗口期不斷縮短,他們需要年輕球員快速成長、承擔責任。Ware如果能進一步強化自己的身體對抗、進攻侵略性與穩定性,他很可能在不久的將來成為熱火內線的核心主力。這賽季,正是他要證明自己不是只有潛力的最好時機。

Alex Sarr(華盛頓巫師)

Alex Sarr
Alex Sarr

以2024年選秀榜眼之姿進入聯盟的法國長人Alex Sarr,上季在巫師雖然不算打出驚人數據,但表現整體可圈可點。他在年僅19歲的情況下,出賽整季,場均繳出13分、6.5籃板與1.5阻攻,還入選最佳新秀第一隊,證明了他作為防守型長人的潛力正在兌現。

Sarr的優勢在於他的體能條件與協防能力。他具備罕見的機動性與橫移速度,能協防側翼甚至換防後衛,讓他具備成為現代型中鋒的基礎。儘管進攻端仍然粗糙,投籃命中率不到四成、進攻選擇猶豫、籃下對抗不足,但巫師很明顯願意給他時間磨練,還讓他在進攻端嘗試高位策應,場均送出2.4次助攻,這在新秀中鋒來說非常罕見。

巫師目前進入全力重建模式,陣中不只擁有Sarr,還透過交易網羅了AJ Johnson與Dillon Jones等2024屆的首輪新秀,幾乎是把一整屆新秀包下來。不過在這群人裡,Sarr仍然被視為最有可能成為長期門面的那一位。

接下來值得關注的是:他在今夏將代表法國出戰歐錦賽,因Wembanyama與Gobert確定缺席,他有機會獲得大量上場時間與磨練,這對他的進攻節奏、國際賽經驗與對抗強度都是重要提升。若能補上進攻端的穩定性,Alex Sarr 很可能在第二年正式進化為具備全能模板的防守中鋒,為巫師未來提供穩定根基。

Donovan Clingan(波特蘭拓荒者)

Donovan Clingan
Donovan Clingan

Donovan Clingan的新秀年表現低調但紮實,逐漸讓球迷與教練團看見他的真本事。他上季雖然場均只打不到20分鐘,卻繳出6.5分、7.9籃板與全新秀最高的1.6火鍋,並以穩定防守影響力入選最佳新秀第二隊。當球隊在賽季後段開始讓他先發,他也不負眾望連續27場以先發身份出戰,展現出未來拓荒者禁區門神的潛力。

Clingan 來自康乃狄克大學,是典型的大學派高球商中鋒,擁有扎實卡位與封阻意識。他的優勢在於防守預判與站位,不靠運動能力硬碰,而是用理解比賽的方式化解危機。他的體型讓他在禁區站穩腳步,封阻與籃板保護都非常可靠,是拓荒者未來想要建立防守體系的重要拼圖。

而拓荒者休賽季的操作也顯示出他們準備給Clingan更多舞台。他們選進丹麥長人Yang Hansen,又保留了Robert Williams III,但後者合約即將到期,極有可能被交易,意即Clingan會被視為中鋒優先培養對象。甚至有傳聞球隊想嘗試Clingan與Hansen的雙塔陣容,雖然理論上空間感堪憂,但這種實驗也說明球隊對Clingan的投資是認真的。

如果他能進一步提升體能與進攻多樣性,Clingan不只會是拓荒者防守基石,甚至有機會進階為像Lopez或Gobert這類穩定型禁區核心。2025-26賽季,他將進入真正的成長關鍵期,從潛力股走向主力球員的路上,正要起跑。

Matas Buzelis(芝加哥公牛)

Matas Buzelis
Matas Buzelis

Matas Buzelis是2024年選秀會上的第11順位,一開始不少人對他的期待其實並不明確,有人認為他天賦高、有成為主力側翼的潛力;也有人擔心他的對抗性與進攻穩定度難以適應NBA。但結果證明Buzelis 非但沒被打趴,反而愈打愈好,季中成功竄起並站穩先發,連續先發31場,繳出場均13分、47%投籃命中率的數據,還入選最佳新秀第二隊,算是完成一場漂亮的回應。

Buzelis身高6呎10,移動能力優異,是少數具備控球前鋒潛力的新星。他的投籃手感柔和、中距離出手流暢、具備一定三分威脅,雖然目前創造能力還不夠成熟,但在快節奏體系下能打出效益,也能在空間中完成運球出手與切入。他最大的問題還是在身體強度與防守端的穩定性,但只要體能補起來,他的整體技術組合很難不成功。

芝加哥公牛目前仍處於不上不下的附加賽邊緣隊定位,Buzelis是他們唯一明顯的年輕潛力。他的角色在新賽季可能會進一步擴大,特別是在球隊與Josh Giddey仍未談妥新合約的情況下,球權有機會更多集中在他手上。若能強化控球能力與閱讀比賽的節奏,Buzelis很有可能逐漸轉型成為持球側翼,甚至成為球隊下一個建隊主軸。

他目前只有20歲,天花板仍高得驚人。公牛若要擺脫多年輪迴狀態,Buzelis 是否能跳級成為全能型前鋒,將是關鍵觀察指標。

Zaccharie Risacher(亞特蘭大老鷹)

Zaccharie Risacher
Zaccharie Risacher

2024年選秀會最終由老鷹以狀元籤挑中Zaccharie Risacher,當時引起不少爭議。畢竟這屆選秀沒有明確的共識第一人選,Risacher儘管身材條件優異,但打的是法甲聯賽,曝光度不高,很多人認為他可能只是低調保險牌。結果他用表現證明自己值得這個順位:全季出賽75場,73場先發,平均命中率45.8%、三分命中率35%,穩穩地站穩球隊主力輪替。

Risacher是一位具備高機動性的3D前鋒,身高6呎9,擁有不錯的橫移速度與防守觀念,能守1到4號位,是老鷹一直渴望擁有的多功能側翼。他進攻端並不主動,但外線出手穩定,切入選擇也愈來愈果決,算是那種不搶戲卻很實用的球員。更重要的是,他才剛滿19歲,還有大量成長空間。

進入2025-26賽季,老鷹做出幾項重磅操作,包括交易首輪籤換來潛在高順位的2026選秀權,補進Kristaps Porzingis與Nickeil Alexander-Walker,並準備和Trae Young、Dyson Daniels續約,這些都讓球隊進入邊重建邊衝季後賽的狀態。而Risacher的角色,正好能靈活穿插於先發與替補之間,無論是與Trae搭配、還是成為防守小組的一員,他的定位都很關鍵。

下一步,老鷹會嘗試讓他嘗試更多持球任務:運球切入、擋拆後處理球、或是轉移視野的傳導。這不只是測試他的進攻上限,也是他從高質角色球員進化成核心側翼的必要之路。預計他將隨法國隊出戰歐錦賽,缺少Wembanyama與Gobert的情況下,他能否扛起側翼得分責任,也是一大看點。

Stephon Castle(聖安東尼奧馬刺)

Stephon Castle
Stephon Castle

2024年NBA最佳新秀獎得主——Stephon Castle,在馬刺的第一年就證明了他不只是體系中的一塊拼圖,而是未來有望與Victor Wembanyama並肩領軍的核心成員。他新秀年交出14.7分、4.1助攻,出賽63場其中47場先發,雖然三分命中率僅28.5%,但整體表現已遠超出球隊當初的預期。

Castle最大特色是他的全面性。他身高6呎6,臂展長、運動能力出色,防守端非常積極,是少數能從後場一路守到小前鋒的球員。他的球風不搶戲,打法成熟,有種「老球風的年輕人」感,這讓他非常適合馬刺這支講求體系與紀律的球隊。在進攻端,他雖不是主控型球員,但閱讀比賽的能力、無球跑位、以及擋拆下的處理球,樣樣到位。

來到2025-26賽季,馬刺的後場競爭更加激烈。他們透過交易換來De’Aaron Fox,又用探花籤選進Dylan Harper,Castle勢必得調整角色與心態。三位球權需求不同的後場球員能否共存?這將考驗教練團的調度智慧,也挑戰Castle的彈性與適應力。

但就現階段來說,Castle應該是三人中最適合扮演萬用後衛的角色。他不需要大量球權就能打出貢獻,防守端能補位、進攻端願意傳球、也能在空檔中出手。他的未來會取決於兩件事:三分投籃的進步速度,以及他在Fox與Harper身邊是否還能維持侵略性。

馬刺的重建進度完全繫於Wembanyama的健康與發展,但Castle能否成為第二核心,甚至是球隊文化的傳承者,也將是球隊接下來三年的關鍵拼圖。

Reed Sheppard(休士頓火箭)

Reed Sheppard
Reed Sheppard

Reed Sheppard去年以首輪第3順位加盟休士頓火箭,選前曾被譽為選秀最穩的射手,但新秀年他的表現相對低調,僅出賽51場、場均12分鐘,並沒有太多機會真正證明自己。不過,在G聯盟一場比賽中轟下49分,多少展現了他潛藏的火力與爆發力。2025-26 賽季,Sheppard很可能從觀察名單正式升格為火箭輪替關鍵。

這一切的轉折點,就是火箭休賽季將Jalen Green送去太陽換來Kevin Durant。這筆交易不只帶來明星戰力,也同步清出了大量後場出場時間,而Sheppard,正是最有機會吃下這些空缺的球員。他預計將在Fred VanVleet與Amen Thompson之後出任替補後衛,擔任副控與外圍射手的角色。

Sheppard最大的優勢在於球感與出手選擇。他在大學就以高效率著稱,三分穩、節奏好、決策能力也不差,是那種很適合搭配明星球員、化繁為簡的角色型後衛。火箭擁有多名高球權選手,如Alperen Sengun與Durant,因此Sheppard不需要扛太多責任,只要專心命中外線、偶爾組織球隊、維持防守強度,就能有穩定貢獻。

不過火箭後場本來就不乏人手,競爭仍然激烈,特別是在防守端,當Sheppard與VanVleet同場時,球隊可能面臨後場身材太小的防守劣勢。因此他不只要用投籃證明自己,也得提升對抗與橫移能力,才能在高強度比賽中立足。

火箭已經進入季後賽模式,不再只是磨新人。Reed Sheppard能否在這支準備衝擊西區上游的隊伍中,找出屬於自己的舞台與價值,將成為這支球隊未來能否真正重建完成的關鍵環節之一。

從Reed Sheppard到Stephon Castle,這10位二年級生不僅是球隊未來的關鍵人物,也將成為盤口變化的重要指標。有些人會在場上爆發、數據飆升;有些人則可能受限輪替而難以兌現潛力,這種落差正是投注策略中可以掌握的黃金機會。

NBA二年級生可能改變盤口走向

許多娛樂城在NBA賽季開打前,就會釋出包括「最佳進步獎候選人」、「球員場均得分預測」、「賽季特殊投注」等類型的玩法,而像Castle、Buzelis、McCain這類有機會突然竄紅的新星,正是冷門翻紅、拉高賠率的潛在選項。

若你關注的不只是比賽勝負,而是希望透過分析潛力球員找出下注優勢,不妨留意以下幾個投注切入點:

  • 進階數據串關:觀察出手數、上場時間變化,結合讓分盤與得分盤
  • 爆冷潛力預測:鎖定成長幅度大、但討論度低的年輕球員
  • 球員對位分析下注:找出防守漏洞、或新星面對老將是否能突破表現

如果你也對這些NBA潛力新星的投注走勢有興趣,建議可以追蹤MBM娛樂城平台的賽前數據與開盤變化,常有針對年輕球員的進階玩法與高賠機會。不妨提早布局,在別人還沒注意到之前,就先掌握勝率優勢。